您现在的位置:好课件吧儿童文学世界上下五千年
“西天”在哪里
    公元627年的一天,一位僧人离开了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。许多的僧徒和百姓来到城
外为他送别,保佑他一路上顺利平安。有人仍担心地劝他回心转意,放弃旅行还来得及。他
坚定地回答,虽然路途遥远,但他一定会克服艰难险阻,取回“真经”。
    这位僧人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玄奘,也就是小说《西游记》中“唐僧”的原形。他此行
是要去到佛教的发祥地天竺国(今印度),去求取佛教的经典。
    佛教创始人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乔达摩·悉达多。相传,他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释迦
族的王子,29时岁出家修行,最后来到王舍城(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之南)。他在城外
尼莲河畔的菩提树下闭目沉思,静坐了六年。到第七年,他终于悟出了人生真谛,从此得道
成佛。佛,就是大智大觉之人。他的弟子们称他为释迦牟尼,意思是:“释迦族的圣人”。
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:人生所经历的“生、老、病、死,一切皆苦;一切苦因在于欲望,有
欲望就有行动,有行动就会造孽,就不免受轮回之苦;必须消灭一切欲望,才能消灭苦因,
断绝苦果,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;而要达到涅磐就必须要修道。早期佛教着重伦理教
诲,不拜偶像,主张众生自救,佛只指出途径。认为修行能入涅磐,但不能人人成佛。
    到公元一世纪时,佛教受印度婆罗门教影响,开始主张佛有许多化身,造出各种菩萨。
崇拜偶像,认为只要虔诚信仰,人人都能成佛。
    由于对佛祖释迦牟尼的教义持有不同的观点,佛教徒僧众教团分裂成两大派,“上座
部”以佛教正统派自居,“大众部”则属于新兴教派。“大众部”鼓吹“普渡众生”,创立
了“大乘空宗”和“大乘有宗”的宗教理论体系,自称“大乘”,意即“大道”或“大
业”,而把原始佛教贬称为“小乘”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最先翻译的大都是“小乘”经
典”。到东晋时,才有人译出“大乘空宗”的经论;到南北朝中、后期,才译出“大乘有
宗”的经论。
    玄奖研究佛经是从“大乘有宗”入手。在长期的钻研探索中,他觉得自己所请教的大师
各有师承,对教义的解释也不同,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。但是,当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并
不多,译文也难以表达原意,尤其是他研究的“大乘有宗”的经论更加缺少。
    正在这时,印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门徒波颇密多罗来到长安。玄奘向他请教后得知:
戒贤法师通晓全部经论,学识渊博,在那烂陀寺主持讲经。于是,玄奖决定,西出长安前往
那烂陀寺取经。他向唐朝的皇帝请求,并得到了恩准。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,
是当时印度最大、最壮观的佛教寺院。收藏着浩繁的大乘、小乘佛教经典以及婆罗门教最古
老的经典和天文、地理、技艺、医药、数学、音韵等书籍。寺院的主持人戒贤法师已年近百
岁,对佛学理论有精湛的研究,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,被尊称为“正法藏”。
    据说,在当时那烂陀寺主、客僧众一万多人中,通晓20部佛经理论的有一千多人,通
晓30部的有五百人,通晓50部的连玄奘在内也只有十个人,而通晓全部经论的只有戒贤
法师一人。
    玄奘在那烂陀寺早晚不辍地潜心钻研了五年佛教经论。最后,在公元645年时,他带
着五百多夹共六百五十多部佛教“真经”,回到了唐朝长安城。
    在前后共18年的时间里,玄奘跋山涉水,克服了千难万险,行程二万五千多公里,游
历了当时110个国家,受到了包括国王和僧侣在内的各界人士的欢迎。这位来自大唐王朝
的“唐僧”,也被公认为全印度的第一流学者。
    玄奘还将自己的旅途见闻撰写成了《大唐西域记》。因为,当时去往天竺(印度)就是
要走出比唐朝西域更远的地方,人们都把它看成是遥远的西方世界。到公元16世纪,明朝
小说家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故事,创作了著名的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。从此,“唐僧”更
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人物。实际上,“唐僧”所去的“西天”,也就是天竺国王舍城
外的那烂陀寺。
    随着佛教从12世纪在印度逐渐衰落,那烂陀寺这座最古老的、全印度最宏伟的佛教寺
院,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两次被战火夷为平地,失去了踪影,直到1915
年,印度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,根据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译本,步步追踪,才发掘出
了这座堙没已达千年之久的古代名刹遗迹。1950年,中印两国合作曾在王舍城那烂陀寺
玄奘原居处建造了一座纪念堂。附近还有一间博物馆,珍藏着当年从那烂陀遗址发掘出的文
物。

  
前      返回世界上下五午年     后
好课件吧 - 教师的好助手! 关于本站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下载帮助 | 课件发布 | 报告错误 | 管理登录
好课件吧 Copyright© 2006-2015 Www.www.whhongnuo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苏ICP备06054826号